关于孔子"修身---治国''的逻辑是否成立?为什么?一千字左右!很急!谢谢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7 06:26:49

孔子的逻辑

孔子周游列国,推销他的治国软件。到了齐国,齐景公问他:“听说您有很伟大的治国方略,那么,请问,什么是施政的关键?”

孔子答:“好的政治应该是君主像君主的样儿,臣子尽臣子的职责;父亲要慈祥,儿子要孝顺。”(君君臣臣父父子子。)齐景公一听,佩服得五体投地:“说得好啊!假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即使有粮食,我又怎能吃到嘴!”

可是齐景公晚上回去一琢磨,就回过劲来了:奶奶的,俺今天又上了孔家老二的当了。他说的不是废话吗?我问他如何施政,他倒拿大话来哄我。我问他手段,他答我结果。真狡猾。

第二天,齐景公把孔子叫来,对孔子说:“你老人家昨天教导我的都记下了。但我要问的是如何才能让政治好到那个上?”

这个孔子没法滑头了,皱着眉头想了半天,说,“那就从节约财用开始吧。”

后来齐景公见孔子,就很恭敬,敬而远之,再也不问他什么了。

再后来是孔子离开了齐国,转了几个圈,转到叶地去了。叶地也有一个自己跑来的人,叫诸梁。诸梁一来,便圈地为王,自称叶公,宣布这儿是他的了,老百姓都归他管。但老百姓还不认识他呢,就不太服他。可是诸梁就问孔子怎么办。孔子知道诸梁的心思是急于收附人心,便答:“好的政治就在于能让远方的人投奔你,近处的人依附你。”叶公觉得孔子脑子有问题:这谁不知道?我问的就是如何才能让远人来,近人附!

第二天,叶公见到孔子的弟子子路,就问子路:“你老师的脑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?”

子路也觉得老师迂,好象是脑子有问题。但这是学派的秘密,不能外传。于是子路就报以沉默。

孔子听说了,就埋怨子路:“你为何不告诉他,我的为人是学道不厌,诲人不倦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呢?”

还真是有点不正常。一发疯便忘了吃,一撒癫便笑呵呵,忘了自己是老头,像个傻儿子,这不是神经病?

我们再看他的一些行为。肉不正不食,席不正不坐,名叫“盗泉”的水不饮。肉切得不方正他不吃,他把肉块的方正与品性的端正联系起来,“滑溜肉片”肯定会吃出一个滑头的家伙。席子摆得不正他不坐,他把座席的方正与人心的正派联系起来,躺椅能坐出一个人格匍匐